首页 > 田园生活

湖南中医*大学主页,湖南中医*大学(原湖南中医学院)

湖南中医*大学主页,湖南中医*大学(原湖南中医学院)

湖南中医*大学地址

含浦校区: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路300号

东塘校区: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113号

湖南中医*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长沙市,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也是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高校,入选*“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

湖南中医*大学的发展:

2006年2月17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湖南中医*大学,同年学校整体搬迁至含浦校区。

2010年,入选*“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5年,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8年,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

湖南中医*大学网站网址

湖南中医*大学*:**hnctcm.edu*

湖南中医*大学平台网址:**bangboer*/uhnzyydx

湖南中医*大学地址:湖南*沙市含浦科教园区

湖南中医*大学*:073188458000

湖南中医*大学扩展阅读:校(院)召开中医*大健康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系统工程布置会

8月3日上午,中医*大健康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系统工程布置会在含浦校区召开,(校)院*委*黄惠勇,(校)院科技处、部分附属医院、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大学副校长葛金文主持。

工作布置会上,科技处处长王军文汇报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情况。葛金文提出,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要根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及*〔2016〕第20次会议精神,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就中医*大健康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系统工程建设提出具体可*作的项目和实施措施,并在2020年和2030年分阶段落实完成。

黄惠勇指出,中医*大健康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系统工程应从传统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重大疾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中医*养生、保健、康复、养老等医养服务业建设,中医诊疗装备制造,中医*文化产业、科学普及,中医*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进行构建,同时要重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作用,牢牢把握政策导向,以富有中医*特色的创新意识和中医*事业发展的战略眼光构建这个系统工程。

湖南中医*大学(原湖南中医学院)

湖南中医学院是湖南省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学校成立于1960年,其前身是1934年创办的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90年、2002年原湖南科技大学和湖南省中医*研究院先后成建制并入湖南中医学院。经过45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完整的高等教育层次和留学生教育的中医*高等学校。

一、基础建设

学校有北校区、南校区、含浦新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1392亩,校舍建筑面积31.1万平方米,生均37.9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992.50万元,生均11638元。学校建有完善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图书馆藏书99.67万册,各类中外期刊2252种,生均适用图书105.5册;数字化文献镜像容量近3TM,覆盖全部学科;拥有*中医*文献检索中心。设有23个基础教学实验室,1个SPF实验动物中心,30个科研实验室,其中4个*中医*管理局三级中医*科研实验室,11个*中医*管理局二级中医*科研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二、基本设置

学校设 11个学院、 3个部、 10个研究所、 6个中心、 1个图书馆、 7所附属医院。

11个学院:基础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湘杏学院、*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3个部:研究生部、社会科学部、体育工作部。

10个研究所:中医诊断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中*开发研究所、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医内科病研究所、中医外伤病研究所、中医五官科病研究所、*膳食疗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

6个中心:*肝病中医医疗中心、*眼底病中医医疗中心、*皮肤疮疡病中医医疗中心、湖南中*超微工程研究中心、湖南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7所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人民医院、附属常德医院、附属衡阳医院。

学校办有《湖南中医学院学报》、《湖南中医杂志》两种公开发行刊物,均为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

三、专业设置

学校坚持以中医*类专业为主体,适度发展理、工、管、文等中医*相关学科专业的原则,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设置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学、*学、*物制剂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制*工程、生物工程、英语等17个本科专业,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中*学专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学和*学专业为湖南省热门专业。此外,中医学专业除开设五年制本科专业外,还开设了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设置有中医学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学和医学英语4个专业方向。

四、办学规模

学校有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4个办学层次,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9个省(市)招生。学校办学规模逐年适度扩大,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7116人(其中本科生6956人,专科生160人),研究生817人(其中境内研究生706人,境外研究生111人),*教育学生1908人,留学生311人(其中本科生51人,研究生111人,非学历教育学生149人)。

五、学科建设

学校有1个*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3个*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皮肤科学、中医眼科学;7个湖南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学。设有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13个,硕士点16个。中医诊断学学科以郭振球、朱文锋教授等著名中医学家为首,开展了中医微观辨证、中医病证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

六、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57人,外聘教师156人,生师比为12.9:1。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5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5人,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4.94%,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占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43.2%。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3人,硕士学位者31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的比例为60.58%。学校有*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特殊津贴44人;有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174人、*级名老中医21人、省级名老中医3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七、科学研究

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课题664项,其*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项,*“十五”科技攻关课题7项,*“十五”重大专项3项,*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5项,教育部科研课题7项,*中医*管理局科研课题27项,省、厅级科研课题398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与企业合作项目61项,科研经费累计10532.7万元。共获得科技成果奖383项,其*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2项。主持制订***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共3部。学校近5年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4项,其*家级课题1项,部省级课题23项。获*级教学成果奖2项,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承担*规划教材主编11部,副主编25部。

八、医院建设

学校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拥有病床4173张,其中直属附属医院病床数为2226张。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附属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附属衡阳医院和附属常德医院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是“*”*重点建设的7所中医医院之一;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十五”重点建设医院。附属医院医疗设施先进,临床科室设置齐全,拥有一批知名的中医临床专家,其*家级第一、二、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21人,正在实施的*中医*管理局优秀临床中医人才研修项目研修学员3人。附属医院拥有肝病、眼底病、皮肤疮疡病、肛肠病等4个*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设有2个**品临床研究基地。

九、科技产业

学校注重科技产业的发展,拥有2所校办合资企业—湖南国华制*厂和湖南春光中*饮片有限*,校办企业年产值6000余万元。科技开发以中*新*开发为主,先后开发中*新*48个,科技成果转让38项,科技开发和新*转让费达6800余万元。以蔡光先教授为首研制开发的“超微速溶中*”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成果转让费达3600万元。

十、对*流

学校有权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境外学生,为适应对*流和发展留学生教育的需要,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和湖南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现已完成了5期国际针灸培训班的培训任务,为五大洲28个*和地区培训了300多名针灸医生。1990年以来,学校先后多次选派专家、教授赴美国、英国等10多个*和地区留学访问,并派出数批医疗队赴俄罗斯等多个*防病治病,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近年来,学校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挪威、瑞士、荷兰、日本、韩国等*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加拿大国际中医学院、香港东华三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和日本札幌青叶针灸专门学院等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合作关系。

十一、办学特色

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其一,充分利用*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在中医证候规范化、辨证微观化和四诊客观化研究等领域的优势,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本科教学中;并在全国中医院校最早建立临床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二,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中医*学的传统和优势的基础上,大胆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全国最早开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创立两个基础(中医学基础、西医学基础)、一个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的“一体两翼”办学模式,并构建其相应的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中西医结合人才。

高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湖南中医*大学(原湖南中医学院)

高校代码:

所在省市:湖南

学校地址:湖南*沙市韶山中路113号(邮编:410007)

*:0731-5381000

学校传真:

本文链接:http://www.mtgou.com/html/8795852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