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感悟

中小学德育网 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

中小学德育网 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

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公德教育。

1.德育的基本含义: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2.德育的模式:

(1)主体性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认知的德育模式。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德育应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2)活动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行为锻炼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道德就是现实的人的活动,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德育的目的,又是德育的手段。

德育的原则:

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

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2.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3.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

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

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

1、爱国主义教育。

2、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

6、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7、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德育内容,用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的体系。

扩展资料:

德育内容确定的依据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传统要求;德育的目的和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道德发展水平。

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具有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和继承性。*奴隶社会重视礼、乐教育。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以儒家“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五常”——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中小学德育的五项主要内容:

1、是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思想学习教育,加强*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加强*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

2、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5、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德育工作重在落实,为把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方面和各环节中,《指南》提出了六大实施途径,包括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在课程育人方面,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文化育人方面,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在活动育人方面,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在实践育人方面,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管理育人方面,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在协同育人方面,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扩展资料:

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教育规律,按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四个阶段,分别提出分层次的德育目标。

中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爱*爱国爱人民,增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政治制度,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考资料:“六大实施途径”细化德育工作-教育部*门户网站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

关于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如下: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自觉纪律教育

(5)民主法制教育

(6)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

(7)劳动教育

(8)人道主义与公德教育。

拓展知识: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和青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基本内容:

1、从演变历史来看,我国中小学思政课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改革开放以后到20世纪末的阶段,这时候以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和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为特点。

之后是新世纪的阶段,这一阶段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为特点:最后就是迈入新时代的阶段,这一阶段,以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标志

2、从特点来看,我国中小学思政课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序列型、活动性

3、从实施来看,我国中小学思政课是在八个相统一原则中实施的。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坚持价值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育和隐*育相统一。

本文链接:http://www.mtgou.com/html/879579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